如果我們都可以反省這5件簡單的事...
坐在地鐵上冷冷的一段車程上,我突然想起某年某月某日某舊同學和我談起環保這個議題(我就是愛發白日夢) ,當我說我覺得生活不必買太多又可以減少浪費的時候,我被他一語擊破:「那你幹嗎去那麼多旅行?坐飛機就不浪費資源嗎?」我並不是想和他進行一場辯論,但說實話,他沒錯 - 但當我一方面踏上旅途時,另一方面我便選擇在物質上節儉。另一次,又再與朋友提起這個減慾的議題時,朋友簡單的回應我:「貪婪不就是人類天性嗎?」 我發覺,獨善其身得需花點氣力。要遠離「珍惜資源」的朋友,總會找到理由。
我絕不敢高清地自誇自己是名環保人士(距離太遠) ,但自己總會花點時間去思考慾望與滿足的問題,然後寄諸行動之上。有些時候有些事,我們真可以做多少少幫一大忙。我想和大家分享幾個生活小習慣,我相信所有人都可以做得到。
1) 阿姐,你可唔可以唔好再咁樣洗碗?
不知道是否有些人很喜歡將水龍頭開盡才覺得爽快?以前還是一名OL時,午飯過後總要排隊洗碗。有幾次我差點就想罵那在我前面洗碗的女士:她才只得兩個飯盒, 一就位就已經一下子將水龍頭調至最大, 然後不停從紙巾盒內抽取 (是商場廁所洗手盤通常附有的那種硬硬厚厚的抹手紙), 在紙巾上沾上洗潔精再擦匀飯盒。請注意,這時候,水龍頭没有關掉啊。擦匀後,過了四五次清水,差不多一分鐘 (一分鐘的水流可以很多) 。小姐,你真的有必要無限過水嗎?幹嗎不自己帶洗碗布,為什麼要扒紙巾當海綿?為什麼擦洗潔精也要開水龍頭? 最令我吐血的是,她洗完之後,竟然另扒出四五片紙巾用來抹乾?我D_ _, 為什麼就不會用抹布?没有的話,就放一旁吹乾不好嗎?不知道大家會不會見過類似的同事,有的話請幫我提醒他吧!謝謝!
2) 邊個話食自助餐先至算係慶祝?
不知道這裡是不是有很多愛吃自助餐的朋友?但我倒是聽不少朋友說,今年生日男朋友和她到什麼什麼酒店吃自助餐,幾多幾多週年或者幾千日紀念要到哪裡吃放題。吃自助餐某程度上是一個怪現象,很多時我們明明「飽到想嘔」但還是會再點幾份刺身,身體負荷過大,營養吸引過多,變肥了又要到美容院減肥。由於食物供應過量,廚餘量也十分巨大。大家都聽過「非洲的小朋友吃不飽」,但10個9個人回應:少吃一點也幫不了他。其實少吃已經是幫地球節省資源,少殺幾隻動物。藏傳佛教有提過,他們比較喜歡吃大體型動物,因為每一頭被宰殺的動物,可以供更多人食用。當然,如果可以少吃肉,那會更好 。「大時大節食餐好」,選A La Carte,恰到好處。間中一次自助餐,不打緊,但上了癮的朋友,建議從今開始重新考慮。
3) 點解無啦啦又買多左件衫?
會考時期讀經濟學教會我一個現象叫「刺激性消費」,人類是擁有「無啦啦唔知點解因為咁岩見到所以想買」 這種技能,或者是「明明唔想買但都被sell到想買」的軟弱。之前想要買一副新的墨鏡,因為舊的那副實在不太能遮光,卻無意中走入了一家運動服專賣店,見到很好看的一頂cap帽,一時之間很想買。但思前想後,本來我就没有這個慾望,卻因為碰巧見到,就令到我想擁有它。回到最初的原點,我是要買墨鏡,而非帽子,於是我就離開那家店。如果我們「得閒無事」就去看看衣服有什麼新款,那不知不覺便會過量購買,而結果,往往有幾雙鞋我們永遠把它擱在鞋櫃深處,得物無所用。在購物之前,想想自己真的有需要嗎?你的衣櫃裡真的没有衣服了嗎?想想,其實因為這件衣服,我們又再浪費多少資源/製造垃圾?不要被瘋狂播放的廣告洗腦成功。
4) 「我唔要袋。」
自從膠袋徵費實施之後,有些公司為保服務質素,堅持回敬一個紙袋/tote bag。只要我們說話,照單全收,我們又再多了幾個永世不會用的tote bag在家,或者幾個在春天濕到發霉的紙袋在家。前提是,家裡已經超級多紙袋膠袋布袋袋袋平安。不發聲,是最舒服的做法,但發聲表達,才是最好的選擇。
5) 外賣,其實好恐怖!
以前,對於吃外賣我没有多想。工作累了想早點回家,便叫外賣。飯堂人太多,叫外賣拿回工作座位吃。上幾個星期,我就點了兩碗x哥米線+土x雞翼+尖椒皮蛋,姐姐心地好,將米線和湯分開,於是乎,我獲得了食物之外,卻又多了6個發泡膠盒連膠蓋。才兩個人的食物,就竟製造那麼多垃圾。啊,別忘了還有一個膠袋,兩雙木筷子和兩隻湯匙。我看著一桌即棄垃圾,很後悔,為什麼就不走10分鐘路到分店吃?而最後,當我朋友安慰我說:「算啦,個個都係咁架啦!」那一刻如釋重負。原來我不思考這種模式,我便可以安心地繼續耗費資源下去。這反而是最可怕。
假如香港地有百份之20%的人以低碳模式生活,但當80%的人都是繼續以高度浪費的模式生活時,即使成為那80%的一份子,也不會被當成罪人,只是變回所謂的「正常人」- 儘管良心可能暗暗告訴你這樣其實不妥。反而那20%的人,堅持一旦被動搖,則很容易會被80%的羊群順水推舟。身邊的朋友經常覺得我好像很清貧,去南韓旅行什麼也不買,去日本也不買藥妝。的確,銀包可以窮,但心可以不窮。心裡富有,又何需利用物質填補心靈的空虛?當你已經滿足,又何必「跟風」和大家一起掃貨?低碳、環保這堂課,我也需要慢慢學習更多。
再過十年,或者二十年,世界還會有春夏秋冬嗎?難道要當紅葉細雪已成歷史,當世界美麗的地方真的消失,我們才懂得追悔過去?人類驚嘆自然的美,吃她的用她的,本該有顆感恩之心。(又唔係叫你大熱天時執膠粒,呢d咁簡單既野,唔通咁都做唔到?)
- 攝於 西藏 -
0 意見
歡迎查詢或留言 :-D 多謝支持